不斷隨著鋼材產品的本地化,我們看到鋼結構的新機遇。然而,隨著機遇的到來,各種技術問題也會不斷出現。因此,為了延長鋼結構工程的使用壽命,需要廠家和商家共同努力,從推廣到以后的日常維護。
定期進行防銹防腐保護
防止鋼結構工程生銹的方法不少,通常被采用的有以下幾種:
采用不易生銹的鋼材原料進行加工;
采用化學氧化層防護法;
采用金屬鍍層防護法;
采用非金屬涂層防護法。
在日常使用維護和保養過程中,使用率較高的是非金屬涂層防護法。即在構件表面采用涂料、塑料保護起來,不使其和周圍的腐蝕介質相接觸,以此來達到防腐的目的。這種方法價格低廉,且涂料品種多,可供選擇范圍廣,適用性強,不受構件形狀和大小限制,在表面形成保護膜,附著牢固,溫度變化時還能隨著構件伸縮,使用方便且美觀。
定期防火處理:
鋼結構工程中鋼材的耐溫性較差,許多性能隨溫度升降而變化,當溫度達到430℃-540℃之間時,鋼材的屈服點、抗拉強度和彈模量將急劇下降,失去承載能力。須用耐火材料對鋼結構進行維護。建筑物的耐火能力取決于建筑構件耐火性能的好壞,在火災發生時其承載能力應能延續一段時間,使人們順利疏散、搶救物資和撲滅火災。防火措施為:外露鋼材件刷防火涂料,具體要求是:鋼梁耐火時間為1.5小時,鋼柱耐火時間是2.5小時,使其符合建筑規范的要求。
定期監測:
我們都應明確,鋼結構工程中生銹現象的發生會對構件產生破壞,其表現不僅會使構件截面減薄,還會在構件表面產生“銹坑”。前者使構件承載力下降,導致結構整體承載力下降,對薄壁型鋼和輕型鋼結構尤為嚴重;后者會使鋼結構工程產生“應力集中”現象,當鋼結構在沖擊荷載或交變荷載作用下,可能會突發脆性斷裂。而發生這個現象時沒有變形征兆,實現不容易察覺和提前防范。為此,對整體結構和主要構件進行應力。變形和裂紋檢測非常重要。